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父亲的长河》:灯塔的微光

2024-2-15 21:21:59 · 小说
  作者:林钊勤
  父亲是我们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在何时,父亲永远是我们生活的风向标,是永恒的灯塔。钟求是先生写的《父亲的长河》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切中了年迈的父亲在老去时,面对失忆、面对病痛的困境时,所展现出的无奈和意志。

  《父亲的长河》 作者:钟求是 版本:作家出版社时间:2022年11月

  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我们伟大的父亲也不例外,当他的身体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打磨,并逐渐失去机能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感受父亲、理解父亲,照顾好我们曾经站立过他肩膀的父亲
  《父亲的长河》作为小说的标题。既是指父亲小时候生活过的河流(昆城周边的河流),也是指父亲记忆的长河,特指父亲生命中的记忆。有一幅插画对该小说的内容诠释得极好:插画是一个头戴鸭舌帽的父亲形象,在图片的剪影里,我们看到父亲以往的动作,他的记忆从桌子流过,流向长河,流向远方……
  在小说的第一段,钟求是先生这样写:“父亲丢失记忆大约是从七十一岁开始的。如果说一个实锤的时间点,应该是他的寿日那天。”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向我们抛出了很多细腻的信息点,这也是钟求是先生写作的魅力所在——很难记起父亲丢失记忆的时间,是因为我们疏于对父亲的照顾和陪伴;而“实锤的时间点”是父亲的寿日,这更是对父亲关怀缺少的“证据”,在父亲寿日的当天发现父亲“老去”,发现他丢失记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在时间的长河中,父亲在逐渐丢失。
  在小说中,钟求是先生选择了“我”作为第一视角;对于读者来说,更有代入感,能够让我们更快地进入角色,也更方便他对情感的描写,也让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和故事性,从而唤醒我们“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危机感……
  在《父亲的长河》中,父亲或许已经不认识镜子里面的自己,不记得自己是谁,但他却记得自己生活过的城市和读书的小学。对于疾病,父亲虽然无奈,但依旧乐观,就如书中所写:“这样的日子安全并且有着固定方向。只要跟着日子走,父亲的老去便是缓慢的有序的,会一年一年快活地吹掉蛋糕上的蜡烛……此时坐在蛋糕前的父亲已经不一样了。他的生活正悄悄拐了个弯。”
  如此,我也想到了我的父亲,或许他昨天读过的书,已经记不清是哪一页?但是内容他依稀记得。他喊我,让我帮他找书里的内容,我更记不得,只能一直翻,一直听父亲在说书里的内容……
  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记得父亲的生日?是否关心父亲吃过早饭?是否找到打开门锁的钥匙?又是否记得冰箱里的饭放了多久呢?钟求是先生写小说已经很多年,他对于作品的细腻程度不言而喻,这也是我喜欢他小说的原因。
  所以,我们说钟求是先生的《父亲的长河》不仅是写他的父亲,也是在写我们的父亲。在《长江文艺》的双年奖的授奖词中,他们写道:“钟求是的《父亲的长河》写年老失忆的父亲对儿时记忆的执着。小说情感真挚,是对当下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一次直接反映。小说笔墨冲淡,详略得当,既写出了老年人生活的孤独无助,同时也写出了他们不屈服的生命力量。”
  我们能做的很简单,那就是陪伴。或许在某个时间,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刚刚升起,淡黄的光芒铺在水面上,也照在小船上。父亲的身子在光线中成为晃动的亮点,像是存在,又像是不存在。”
  在那一刻,父亲在太阳的光辉下,在时间的长河里,闪闪发亮。(林钊勤)
                                                                                                            [                             责编:崔益明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举报

  作者:林钊勤
  父亲是我们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在何时,父亲永远是我们生活的风向标,是永恒的灯塔。钟求是先生写的《父亲的长河》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切中了年迈的父亲在老去时,面对失忆、面对病痛的困境时,所展现出的无奈和意志。

  《父亲的长河》 作者:钟求是 版本:作家出版社时间:2022年11月

  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我们伟大的父亲也不例外,当他的身体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打磨,并逐渐失去机能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感受父亲、理解父亲,照顾好我们曾经站立过他肩膀的父亲
  《父亲的长河》作为小说的标题。既是指父亲小时候生活过的河流(昆城周边的河流),也是指父亲记忆的长河,特指父亲生命中的记忆。有一幅插画对该小说的内容诠释得极好:插画是一个头戴鸭舌帽的父亲形象,在图片的剪影里,我们看到父亲以往的动作,他的记忆从桌子流过,流向长河,流向远方……
  在小说的第一段,钟求是先生这样写:“父亲丢失记忆大约是从七十一岁开始的。如果说一个实锤的时间点,应该是他的寿日那天。”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向我们抛出了很多细腻的信息点,这也是钟求是先生写作的魅力所在——很难记起父亲丢失记忆的时间,是因为我们疏于对父亲的照顾和陪伴;而“实锤的时间点”是父亲的寿日,这更是对父亲关怀缺少的“证据”,在父亲寿日的当天发现父亲“老去”,发现他丢失记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在时间的长河中,父亲在逐渐丢失。
  在小说中,钟求是先生选择了“我”作为第一视角;对于读者来说,更有代入感,能够让我们更快地进入角色,也更方便他对情感的描写,也让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和故事性,从而唤醒我们“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危机感……
  在《父亲的长河》中,父亲或许已经不认识镜子里面的自己,不记得自己是谁,但他却记得自己生活过的城市和读书的小学。对于疾病,父亲虽然无奈,但依旧乐观,就如书中所写:“这样的日子安全并且有着固定方向。只要跟着日子走,父亲的老去便是缓慢的有序的,会一年一年快活地吹掉蛋糕上的蜡烛……此时坐在蛋糕前的父亲已经不一样了。他的生活正悄悄拐了个弯。”
  如此,我也想到了我的父亲,或许他昨天读过的书,已经记不清是哪一页?但是内容他依稀记得。他喊我,让我帮他找书里的内容,我更记不得,只能一直翻,一直听父亲在说书里的内容……
  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记得父亲的生日?是否关心父亲吃过早饭?是否找到打开门锁的钥匙?又是否记得冰箱里的饭放了多久呢?钟求是先生写小说已经很多年,他对于作品的细腻程度不言而喻,这也是我喜欢他小说的原因。
  所以,我们说钟求是先生的《父亲的长河》不仅是写他的父亲,也是在写我们的父亲。在《长江文艺》的双年奖的授奖词中,他们写道:“钟求是的《父亲的长河》写年老失忆的父亲对儿时记忆的执着。小说情感真挚,是对当下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一次直接反映。小说笔墨冲淡,详略得当,既写出了老年人生活的孤独无助,同时也写出了他们不屈服的生命力量。”
  我们能做的很简单,那就是陪伴。或许在某个时间,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刚刚升起,淡黄的光芒铺在水面上,也照在小船上。父亲的身子在光线中成为晃动的亮点,像是存在,又像是不存在。”
  在那一刻,父亲在太阳的光辉下,在时间的长河里,闪闪发亮。(林钊勤)
                                                                                                            [                             责编:崔益明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举报

热门推荐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4积分
2帖子
0精华
帖子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