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独家对话不思凡:中国动画从贫瘠到“卷”,《大雨》是对世界的看法 ...

2024-2-12 12:48:20 · 动漫
腾讯娱乐联合电影岛赏,独家推出电影人自述体对话栏目《影鉴SP:来自电影人的自述》——听他们讲述自我、讲述电影、讲述热爱。
我们邀请了导演不思凡,听他讲述他与《大雨》的故事。
暌违六年,不思凡带着他的新作《大雨》回到观众视野。和六年前《大护法》上映时一样,他保持着对自己作品高度的审慎与低调,更多的解读,他还是希望留给观众自己。上映数日,《大雨》重现了当年的景象,喜欢与不喜欢的声音都存在着,形成了一股新的讨论热潮。
相较《大护法》制作时随时可能会“流产”,这几年做《大雨》,不思凡团队的压力来源有了变化,那就是如何在条件丰富、精度提升、时代更迭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作品的锐度。这六年,大多数时间,不思凡都是带着小伙伴在迷雾中找寻出口,尤其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感受是第一创作力”的导演来说,找到相对舒适的表达环境,是制作一部好作品的首要条件。
在叙事的视角上,不思凡也做出了极大的改变。如果说《大护法》中他需要平等地扮演每一个角色,并认同他们的价值观,那到了《大雨》,他把视角更集中地聚焦在了混沌世界中一对普通的父子身上,跟随他们的遭遇,去看外面的纷繁复杂。这条父子亲情线,也是许多看过《大雨》的观众最受触动的地方。





生活中的不思凡说话比较慢,声音也很温柔,与他过往电影中的愤怒感完全联系不到一起。这次见面,我问他是否是学习佛法对他的性格产生了进一步的变化,他憨憨地笑了,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但作品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大雨》中对于因果循环、善恶有报的主题有了更多的展示,同时也能看到不思凡作为创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些都是与“攻击性”很强的《大护法》截然不同的地方。
但正如他自己所说,观众对于不思凡的期待,就是能获得一次更加“刺痛我”的感受,所以不像《大护法》那么“痛”的《大雨》,注定不会令所有人都满意。不思凡却不想苛求自己,他说真切的感受是需要自然地喷涌而出的,此刻的《大雨》,就是不思凡毫无保留地想说的话,即使它的名字并不叫《大护法2》。
如果说《大护法》是不思凡对人性、对自己的看法,那《大雨》就是他对世界的看法,而这与他这些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次采访,我把重点放在了《大护法》后的这些年上,如果读懂了这一层,也许观众就更能明白,为什么他想要制作《大雨》,又为什么选择了现在这样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导演不思凡的自述,他和我们分享了他与电影《大雨》的故事:
1
这次创作《大雨》这样一部影片,我要先承认,我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当然做所有的片子可能都得有目的性。我这次的目的性来自于我看到的《大护法》的评价,这些评价也在定位我该如何理解自己的创作。其实做《大护法》的时候,我还是想把它当成一部商业电影来做的,而不完全是来做一部艺术作品,希望我做出来的电影能和观众进行沟通,但我没想到有这么多观众说看不懂,这是我这次希望改观与修正的意图。对我而言,这也是一次很重要的尝试,如果顺着我的性格和习惯的话,我可能会更加客观地去看一些事物,更照顾自我的感受,但这样投射出的只是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并没有照顾到普通观众。我平时在公司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我和他们聊天或者阐述观点的时候,时常发现很多人没有听懂,这意味着我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走得太深太远了,语言系统和很多人脱节了,所以这次我想要拉回一点,尽可能去讲一个大家都听得懂看得懂的故事。
我有时候特别喜欢待在角落里,倒不是要刻意地去观察什么,而是喜欢那种状态,这时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卷入到那种情绪里面。《大护法》其实就属于这样的做法,我客观地去看和描述,没有说一定要寄情于什么人物,观众可能会寄情于庖卯、小姜或者太子,但我在创作上是站在客观散点的上帝视角,在这个基础上去深挖人性,会让整部影片充满重量感,甚至觉得有些黑暗。在做《大雨》的时候,我也创造了一个世界观,简单来讲就是欲望造成的一系列惩罚,这也是真实世界里的各种状态,我更看重故事里的真实性。动画片通常是描述美好,每当镜头对准真实的时候,大家就会觉得是不是有些黑暗,所以我把这个故事的焦点放在了黑暗雨夜中前行的那几个亮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东西在闪光,不管是馒头和大谷子之间的父子情也好,还是穆影之和柳大乐的友情也好,都是值得歌颂的人间情感,所以《大护法》与《大雨》是完全不同的视角与模式,发展过程也是不太一样的。
我做《大护法》的那几年,其实没有很开心,因为要触摸人性的东西,外部的环境导致了我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大家会这么看世界?以及为什么大家要这样看问题?我发现大家被禁锢在某一种怪圈里面,这个时候你确实有一种想要去喊的感觉,但好像又没有任何作用,那种被固化的感受会令我不舒服,我做《大护法》,就是想喊一嗓子,惊醒一下大家,自然也就会展现出一定的进攻性。但后来随着认知的成长,我发现所有人其实都是在被动地接受这个世界,而且也很无奈,所谓的迷失也不是他们内心想要的。这个时候,可能有相对悲悯和关怀的情感在我心里出现了,这些都会在《大雨》里有所体现。





《大护法》里我很想和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我是谁?最后成片里我觉得已经阐述了“小我是谁”的问题,就像花生人这个意象,我们出生和花生人是没有区别的,这只是形体表征,我叫什么名字?工作是什么?这时我们习以为常的关于“我是谁”还只是一个概念。在佛法里面,像花生人这样从个体没有思想,到最后他们质问“我是谁”,就是在小我系统里面,寻找一种新的思想体系。读到这一层的人不算很多,我从评论中能看到,有个别接触过佛法的观众,是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的,当时我的兴趣点就在这里,所以自然也会把想思考的问题放进去。到了《大雨》,我思考的问题确实有变化,但我想换一种方式与大家讨论,同时也能兼顾到情感表达,比如试映的时候很多观众反馈喜欢馒头和大谷子这条亲情线,大家看完电影能被打动,我觉得这就是有价值的尝试。
开始学习佛法对我而言是有着颠覆性影响的。我没读过大学,知识储备很有限,我具备的只有感受世界的能力。很早的时候我听到佛学、和尚这些,也并不太感兴趣,但后来因缘际会,我偶然翻开了一本叫《正见》的书,感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打开了,它帮助我找到了一种新的看世界的模式,之后我就开始阅读大量关于佛学的书,一发不可收拾,同时也要阅读大量关于哲学、心理学的著作。我的学习经验是,要看清楚这个世界,你必须不断地向自己进攻,你对自己越了解,这个世界你便会看得越清楚。做《大护法》的时候我会想创作一些“变态”的角色,但我又会害怕别人觉得:你有这么变态的想法,你是不是也是“变态”。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善与恶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它就是客观存在的,我没要必要去回避它,反而应该正视它,所以在《大护法》里,我需要扮演每一个角色,而且必须认同他们的理念,他们就是我,我只是在呈现我个人的不同样貌,这时候反而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力量。
到了《大雨》,我就伴随在馒头和大谷子的身边,去设计他们的情感桥段,其他的角色,我也希望能够给他们充足的展示空间,每个人都有完整的故事线。但因为我是动画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也有过一些特殊的人生经历,我觉得故事里和我更靠近的,应该是穆影之和柳大乐这对朋友。一方面是他们都在追求一些东西,也在坚守一些东西,另一方面又希望达到一种洒脱的状态。





《大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意象舞台,就是戏鼓船,它是灾难的聚合体,因为有了这场灾难,最后隐蛟泛滥,所有人聚集在戏鼓船上,它就像恶果的缩影。这是从初始的上层资源掠夺者打破世界的平衡,到自然的彻底失衡引发的一系列灾难与报复,这当中的人不管是沉沦于欲望也好,失去自我也好,在生死的边缘仍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也正是我想展现的人间众生相。
2
我们做《大护法》的时候,团队只有6个人,这次做《大雨》团队人更多了,目前有30个人左右,但在制作上反倒更难了。难点体现在长期以来我有一套非常擅长的经验,如何在贫瘠的情况下做出作品,当拥有了好的条件的时候,我的欲望就会暴涨,觉得可以做出更好的作品,但其实我还并没有掌控这种状况下的生产方式,所以当很多利好条件进来的时候,我发现这些条件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使用,甚至投资进来了我都不知道该干嘛,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在我与其他几个核心成员间普遍存在着。当人员扩张以后,人员管理方面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在我们刚开始做《大雨》的一两年,我们就开始琢磨:为什么我们招募新人进来之后,精度提高了,但和其他作品相比风格和锐度都消失了?这是非常痛苦的过程,相当于我们往前迈了一大步,但却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我们只能尽快想办法修正。所以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都会说:我们回去做《大护法2》吧,这时候我就会和他们说:如果我们咬着牙往前一步呢?如果我们退回到《大护法2》,那我们也许永远不会往前走了,因为大家都太累了,但只有往前走,我们才能获得成长,最后,我们终于挺过来了,所以无论《大雨》如何被大家评价,在我们看来已经是一次胜利。
这几年,中国的动画行业也在发生变化,我觉得是从贫瘠到“卷”,我都有点“卷不动”了。以前没有资金,大家都是做做就OK,但现在真是感觉做不过别人,能力没别人强,想做一个自己满意、大家也满意的东西真的很难,这自然地就会产生一种危机感,这不仅仅来自于动画产业,新媒体的冲击也很关键。《大雨》大概做到第三年的时候,团队稳定下来了,但我仍然觉得不太舒服,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本来我们可能三年就能做完,但刚好在那个时间点,我发现观众的兴趣爱好、社会的节奏感都在发生着变化,观众的审美标准不断提升,还有AI的出现,这些对我而言,反而会更多地促使我思考关于生存的意义,如何才能够舒适地生活着,以及能否回到那种纯粹的状态里面。





所以做《大护法》的那几年对我有不一样的意义,不过我不会怀旧,我经常和团队的小伙伴说,有没有想过那几年是你们最好的时光?所有人都会说是的,那时候大家都还年轻,几个人随便找点吃的,做做东西,玩玩游戏,无牵无挂,人生可以这么自由且有价值地前进,真的是最好的状态。但同时我也和他们说,你可以怀旧,但不能沉迷于怀旧,因为怀旧就意味着老去,你在迷恋以前的东西,这样如果停一下,可能再也走不动了,所以往前走是一定要坚持的。
至于什么时候做《大护法2》,之前我曾经说过时机还未到,这种感觉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护法》已经创造了一种强烈的刺痛的感受,这对观众来说冲击感是很强的,大家对你的期许应该是希望能再获得一次这样的冲击。但《大护法2》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肯定在你的身体里面存在着,只是在等某一个时间节点喷涌而出,具体聚集在什么作品上是不一定的,至少此刻《大雨》就是我毫无保留的最想说的话,即使它的名字并不叫《大护法2》。









来源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40114A05W9I0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举报

《大雨》人物虽然多,但主要人物描写很清晰,故事线杂但不乱,整体故事也是足够完整哒
2024-2-12 12:45:08
评论·
·举报
《大雨》人物虽然多,但主要人物描写很清晰,故事线杂但不乱,整体故事也是足够完整哒
2024-2-12 12:45:56
从《大护法》到《妙先生》,再到如今的《大雨》,好像能看到不思凡在追求一种理想信念。好像在告诉大家,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糟糕,只要你想这个世界好,你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
2024-2-12 12:46:44
从《大护法》到《妙先生》,再到如今的《大雨》,好像能看到不思凡在追求一种理想信念。好像在告诉大家,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糟糕,只要你想这个世界好,你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
2024-2-12 12:47:32
还以为养熊猫的谭爷爷
2024-2-12 12:48:20
腾讯娱乐联合电影岛赏,独家推出电影人自述体对话栏目《影鉴SP:来自电影人的自述》——听他们讲述自我、讲述电影、讲述热爱。
我们邀请了导演不思凡,听他讲述他与《大雨》的故事。
暌违六年,不思凡带着他的新作《大雨》回到观众视野。和六年前《大护法》上映时一样,他保持着对自己作品高度的审慎与低调,更多的解读,他还是希望留给观众自己。上映数日,《大雨》重现了当年的景象,喜欢与不喜欢的声音都存在着,形成了一股新的讨论热潮。
相较《大护法》制作时随时可能会“流产”,这几年做《大雨》,不思凡团队的压力来源有了变化,那就是如何在条件丰富、精度提升、时代更迭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作品的锐度。这六年,大多数时间,不思凡都是带着小伙伴在迷雾中找寻出口,尤其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感受是第一创作力”的导演来说,找到相对舒适的表达环境,是制作一部好作品的首要条件。
在叙事的视角上,不思凡也做出了极大的改变。如果说《大护法》中他需要平等地扮演每一个角色,并认同他们的价值观,那到了《大雨》,他把视角更集中地聚焦在了混沌世界中一对普通的父子身上,跟随他们的遭遇,去看外面的纷繁复杂。这条父子亲情线,也是许多看过《大雨》的观众最受触动的地方。





生活中的不思凡说话比较慢,声音也很温柔,与他过往电影中的愤怒感完全联系不到一起。这次见面,我问他是否是学习佛法对他的性格产生了进一步的变化,他憨憨地笑了,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但作品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大雨》中对于因果循环、善恶有报的主题有了更多的展示,同时也能看到不思凡作为创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些都是与“攻击性”很强的《大护法》截然不同的地方。
但正如他自己所说,观众对于不思凡的期待,就是能获得一次更加“刺痛我”的感受,所以不像《大护法》那么“痛”的《大雨》,注定不会令所有人都满意。不思凡却不想苛求自己,他说真切的感受是需要自然地喷涌而出的,此刻的《大雨》,就是不思凡毫无保留地想说的话,即使它的名字并不叫《大护法2》。
如果说《大护法》是不思凡对人性、对自己的看法,那《大雨》就是他对世界的看法,而这与他这些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次采访,我把重点放在了《大护法》后的这些年上,如果读懂了这一层,也许观众就更能明白,为什么他想要制作《大雨》,又为什么选择了现在这样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导演不思凡的自述,他和我们分享了他与电影《大雨》的故事:
1
这次创作《大雨》这样一部影片,我要先承认,我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当然做所有的片子可能都得有目的性。我这次的目的性来自于我看到的《大护法》的评价,这些评价也在定位我该如何理解自己的创作。其实做《大护法》的时候,我还是想把它当成一部商业电影来做的,而不完全是来做一部艺术作品,希望我做出来的电影能和观众进行沟通,但我没想到有这么多观众说看不懂,这是我这次希望改观与修正的意图。对我而言,这也是一次很重要的尝试,如果顺着我的性格和习惯的话,我可能会更加客观地去看一些事物,更照顾自我的感受,但这样投射出的只是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并没有照顾到普通观众。我平时在公司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我和他们聊天或者阐述观点的时候,时常发现很多人没有听懂,这意味着我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走得太深太远了,语言系统和很多人脱节了,所以这次我想要拉回一点,尽可能去讲一个大家都听得懂看得懂的故事。
我有时候特别喜欢待在角落里,倒不是要刻意地去观察什么,而是喜欢那种状态,这时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卷入到那种情绪里面。《大护法》其实就属于这样的做法,我客观地去看和描述,没有说一定要寄情于什么人物,观众可能会寄情于庖卯、小姜或者太子,但我在创作上是站在客观散点的上帝视角,在这个基础上去深挖人性,会让整部影片充满重量感,甚至觉得有些黑暗。在做《大雨》的时候,我也创造了一个世界观,简单来讲就是欲望造成的一系列惩罚,这也是真实世界里的各种状态,我更看重故事里的真实性。动画片通常是描述美好,每当镜头对准真实的时候,大家就会觉得是不是有些黑暗,所以我把这个故事的焦点放在了黑暗雨夜中前行的那几个亮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东西在闪光,不管是馒头和大谷子之间的父子情也好,还是穆影之和柳大乐的友情也好,都是值得歌颂的人间情感,所以《大护法》与《大雨》是完全不同的视角与模式,发展过程也是不太一样的。
我做《大护法》的那几年,其实没有很开心,因为要触摸人性的东西,外部的环境导致了我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大家会这么看世界?以及为什么大家要这样看问题?我发现大家被禁锢在某一种怪圈里面,这个时候你确实有一种想要去喊的感觉,但好像又没有任何作用,那种被固化的感受会令我不舒服,我做《大护法》,就是想喊一嗓子,惊醒一下大家,自然也就会展现出一定的进攻性。但后来随着认知的成长,我发现所有人其实都是在被动地接受这个世界,而且也很无奈,所谓的迷失也不是他们内心想要的。这个时候,可能有相对悲悯和关怀的情感在我心里出现了,这些都会在《大雨》里有所体现。





《大护法》里我很想和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我是谁?最后成片里我觉得已经阐述了“小我是谁”的问题,就像花生人这个意象,我们出生和花生人是没有区别的,这只是形体表征,我叫什么名字?工作是什么?这时我们习以为常的关于“我是谁”还只是一个概念。在佛法里面,像花生人这样从个体没有思想,到最后他们质问“我是谁”,就是在小我系统里面,寻找一种新的思想体系。读到这一层的人不算很多,我从评论中能看到,有个别接触过佛法的观众,是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的,当时我的兴趣点就在这里,所以自然也会把想思考的问题放进去。到了《大雨》,我思考的问题确实有变化,但我想换一种方式与大家讨论,同时也能兼顾到情感表达,比如试映的时候很多观众反馈喜欢馒头和大谷子这条亲情线,大家看完电影能被打动,我觉得这就是有价值的尝试。
开始学习佛法对我而言是有着颠覆性影响的。我没读过大学,知识储备很有限,我具备的只有感受世界的能力。很早的时候我听到佛学、和尚这些,也并不太感兴趣,但后来因缘际会,我偶然翻开了一本叫《正见》的书,感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打开了,它帮助我找到了一种新的看世界的模式,之后我就开始阅读大量关于佛学的书,一发不可收拾,同时也要阅读大量关于哲学、心理学的著作。我的学习经验是,要看清楚这个世界,你必须不断地向自己进攻,你对自己越了解,这个世界你便会看得越清楚。做《大护法》的时候我会想创作一些“变态”的角色,但我又会害怕别人觉得:你有这么变态的想法,你是不是也是“变态”。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善与恶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它就是客观存在的,我没要必要去回避它,反而应该正视它,所以在《大护法》里,我需要扮演每一个角色,而且必须认同他们的理念,他们就是我,我只是在呈现我个人的不同样貌,这时候反而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力量。
到了《大雨》,我就伴随在馒头和大谷子的身边,去设计他们的情感桥段,其他的角色,我也希望能够给他们充足的展示空间,每个人都有完整的故事线。但因为我是动画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也有过一些特殊的人生经历,我觉得故事里和我更靠近的,应该是穆影之和柳大乐这对朋友。一方面是他们都在追求一些东西,也在坚守一些东西,另一方面又希望达到一种洒脱的状态。





《大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意象舞台,就是戏鼓船,它是灾难的聚合体,因为有了这场灾难,最后隐蛟泛滥,所有人聚集在戏鼓船上,它就像恶果的缩影。这是从初始的上层资源掠夺者打破世界的平衡,到自然的彻底失衡引发的一系列灾难与报复,这当中的人不管是沉沦于欲望也好,失去自我也好,在生死的边缘仍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也正是我想展现的人间众生相。
2
我们做《大护法》的时候,团队只有6个人,这次做《大雨》团队人更多了,目前有30个人左右,但在制作上反倒更难了。难点体现在长期以来我有一套非常擅长的经验,如何在贫瘠的情况下做出作品,当拥有了好的条件的时候,我的欲望就会暴涨,觉得可以做出更好的作品,但其实我还并没有掌控这种状况下的生产方式,所以当很多利好条件进来的时候,我发现这些条件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使用,甚至投资进来了我都不知道该干嘛,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在我与其他几个核心成员间普遍存在着。当人员扩张以后,人员管理方面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在我们刚开始做《大雨》的一两年,我们就开始琢磨:为什么我们招募新人进来之后,精度提高了,但和其他作品相比风格和锐度都消失了?这是非常痛苦的过程,相当于我们往前迈了一大步,但却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我们只能尽快想办法修正。所以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都会说:我们回去做《大护法2》吧,这时候我就会和他们说:如果我们咬着牙往前一步呢?如果我们退回到《大护法2》,那我们也许永远不会往前走了,因为大家都太累了,但只有往前走,我们才能获得成长,最后,我们终于挺过来了,所以无论《大雨》如何被大家评价,在我们看来已经是一次胜利。
这几年,中国的动画行业也在发生变化,我觉得是从贫瘠到“卷”,我都有点“卷不动”了。以前没有资金,大家都是做做就OK,但现在真是感觉做不过别人,能力没别人强,想做一个自己满意、大家也满意的东西真的很难,这自然地就会产生一种危机感,这不仅仅来自于动画产业,新媒体的冲击也很关键。《大雨》大概做到第三年的时候,团队稳定下来了,但我仍然觉得不太舒服,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本来我们可能三年就能做完,但刚好在那个时间点,我发现观众的兴趣爱好、社会的节奏感都在发生着变化,观众的审美标准不断提升,还有AI的出现,这些对我而言,反而会更多地促使我思考关于生存的意义,如何才能够舒适地生活着,以及能否回到那种纯粹的状态里面。





所以做《大护法》的那几年对我有不一样的意义,不过我不会怀旧,我经常和团队的小伙伴说,有没有想过那几年是你们最好的时光?所有人都会说是的,那时候大家都还年轻,几个人随便找点吃的,做做东西,玩玩游戏,无牵无挂,人生可以这么自由且有价值地前进,真的是最好的状态。但同时我也和他们说,你可以怀旧,但不能沉迷于怀旧,因为怀旧就意味着老去,你在迷恋以前的东西,这样如果停一下,可能再也走不动了,所以往前走是一定要坚持的。
至于什么时候做《大护法2》,之前我曾经说过时机还未到,这种感觉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护法》已经创造了一种强烈的刺痛的感受,这对观众来说冲击感是很强的,大家对你的期许应该是希望能再获得一次这样的冲击。但《大护法2》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肯定在你的身体里面存在着,只是在等某一个时间节点喷涌而出,具体聚集在什么作品上是不一定的,至少此刻《大雨》就是我毫无保留的最想说的话,即使它的名字并不叫《大护法2》。









来源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40114A05W9I0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举报

《大雨》人物虽然多,但主要人物描写很清晰,故事线杂但不乱,整体故事也是足够完整哒
2024-2-12 12:45:08
评论·
·举报
《大雨》人物虽然多,但主要人物描写很清晰,故事线杂但不乱,整体故事也是足够完整哒
2024-2-12 12:45:56
从《大护法》到《妙先生》,再到如今的《大雨》,好像能看到不思凡在追求一种理想信念。好像在告诉大家,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糟糕,只要你想这个世界好,你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
2024-2-12 12:46:44
从《大护法》到《妙先生》,再到如今的《大雨》,好像能看到不思凡在追求一种理想信念。好像在告诉大家,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糟糕,只要你想这个世界好,你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
2024-2-12 12:47:32
还以为养熊猫的谭爷爷
2024-2-12 12:48:20
热门推荐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0积分
9帖子
0精华
帖子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5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