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东西问·汉学家|英国汉学家司马懿:理解中国,从爱上中文开始 ...

2024-2-15 21:21:59 · 动漫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英国汉学家司马懿:理解中国,从爱上中文开始
  作者 高楚颐 史元丰

  1877年,曾在中国做过传教士的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受聘于耶鲁大学,耶鲁从此开启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研究。通过设立东亚研究专业、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东亚图书馆等,耶鲁吸引了越来越多学子致力于了解这一东方文明古国。
  耶鲁大学神学院教授、世界汉学大会常务理事司马懿(Chloë Starr),一位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不仅在汉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对中国文化怀有深深的热爱。她的中文名字“司马懿”源于父亲的中国姓氏和其本名的谐音,而她的学术追求则源于家庭的影响和自己的兴趣。近期,司马懿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自己与中国文化结缘的故事,解读中文如何使不同文化相互靠近。




Play VideoPlay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2:53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2:53



Playback Rate1


  • Chapters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Descriptions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Subtitles

  • captions settings, opens captions settings dialog
  • captions off, selected

Captions

Audio Track
Fullscreen
This is a modal window.


Caption Settings Dialog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TextColorWhiteBlack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Background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TransparentWindow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TransparentSemi-TransparentOpaque
Font Size50%75%100%125%150%175%200%300%400%
Text Edge StyleNoneRaisedDepressedUniformDropshadow
Font FamilyProportional Sans-SerifMonospace Sans-SerifProportional SerifMonospace SerifCasualScriptSmall Caps

DefaultsDone





视频:【东西问·汉学家】英国汉学家司马懿:理解中国,请从爱上中文开始来源:中国新闻网

  从着迷中国文化开始了解中国
  “我的第一个学位选择了中国文学,进而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并专攻现代中国文学。”司马懿出生在英国,父母都有中文的研学经历,父亲司马麟(Don Starr)是英国杜伦大学的汉学教授,因此学习中文对司马懿来说是一个有传承的选择。
  早期父母的影响让司马懿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在研究中国的道路上,从中国文学到中国基督教神学,她将探索中国文化视作终生追求。
  “我喜欢中文,想更多地了解中国。”为此,她在学生时代花了大量时间学习中文,并坚持了多年,在去剑桥大学学习之前,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做过一年语言教师。“可以说,我在牛津大学从事中国晚清小说的研究也受益于此。”司马懿坦言。
  探秘中国小说与东西文学比较
  早年间,司马懿游历中国各地,并对中国哲学、晚清及近代小说有着深刻研究。她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带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司马懿感受到中文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性。
  在深入研究中国文学的过程中,司马懿特别关注了中国晚清小说。她认为晚清小说有许多内在创新,对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塑造方式。作者常常有新的构想,对传统叙述方式有新的突破,小说作者、角色、叙述者和读者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她常将这些文学思考带入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中,以探究作家与读者的关系。
  “在中国,小说书写形式种类繁多,体裁丰富,如在章回小说中,章节标题可以是诗歌文本,又如小说《青楼梦》中涵盖了戏剧表演、平仄音调的讨论及当地民歌等各种形式的注释。”这些特点让司马懿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小说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小说《青楼梦》

  晚清小说中,苏州及其承载的文学作品引起了司马懿的注意。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司马懿曾研究过六部狭邪小说,其中有一两部与苏州有着紧密联系。例如,小说《青楼梦》的主人公出生并生活在苏州。当时,歌伎文化与江南文学颇有渊源。苏州园林也与当时人们的文雅愿景联系在一起,如衣着打扮、文雅人士或烟花粉黛等方面都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司马懿指出,小说中也出现许多对苏州自然文化的思考。19世纪末,一些小说家将视角聚焦中国女性。这一时期,苏州作为重要的丝绸生产中心和商业中心,生产了大量服装。清代苏州刺绣等工艺流传至今仍被人们喜爱和沿用。人们将苏州视为美女和美好物质的中心。到20世纪初,苏州地区传统产品生产和商业开始衰落,在服装领域,许多新女性开始追求消费外国产品。因此,一些小说反映了当时以苏州为生活中心的传统文化下的中国女性与追求舶来品的新女性之间的关系,也反映出对苏州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与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当西方人想到中国时,我们会想到这些十分古典的中国艺术、音乐、服装、发饰……以及园林、生活和文化等种种方面,这些通常以苏州为中心。”司马懿谈及苏州时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观众观赏苏绣精品。王建康 摄

  在比较同时期东西方文学作品时,尽管中国小说的概念或以不同方式出现在西方认知中,但司马懿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例如,19世纪的欧洲文学中有大量关于工业化或底层社会题材的作品,而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相似的底层视角。这种相似性让司马懿意识到东西方文学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有着相似的元素和观察,尽管社会环境有所不同。
  司马懿也常读各类中国现代小说译本。如果有时间,她更愿意阅读中文原版。她认为,在翻译界,像妮基·哈曼等优秀的译者翻译过大量的中国文学。翻译对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有很大帮助。“如今中国现代小说译本成为世界大众读者喜爱的读物。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化等多种形式,了解中国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和文化。”
  以研究中国走近彼此文明
  去年,中国相继举办了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和2023世界中文大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从汉学家的视角出发,司马懿认为这些会议对于促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2月,2023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行,北京语言大学展台展示现场中文授课。韩海丹 摄

  “大家再次相聚,在中国交流,这十分重要且很有价值。”她指出,这是汉学家及研究中国的学者们线下见面,了解不同学术领域新情况的良好契机。从谈论“理解中国,互通共建”到“中文服务世界、开放引领未来”,这些广泛且重要的议题让各国学者、汉学家及汉学研究机构都对了解中国的各个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
  司马懿进一步指出,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对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数量增长迅速,人们对学习中文很感兴趣。“我们这些在海外教中文或学中文的人,希望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
  目前,司马懿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在她看来,世界需要汉学家这样了解彼此、会说中文、理解中国并能与西方对话的人,汉学研究和对中文的熟悉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汉学家帮助世界其他国家以一种与其本国高度关联的方式理解中国,进而认识中国。

2023年12月,世界中文大会“首届世界青年汉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李嘉娴 摄

  “从关心中国及其未来,关注中国民众、文学和文化出发,汉学家们投入了毕生精力研究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和真实中国充满兴趣,都希望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是让中国与世界相互倾听,让不同文化、文明彼此走近的机会。”司马懿说。(完)
  受访者简介:

司马懿(Chloë Starr) 卞正锋 摄

  司马懿(Chloë Starr),耶鲁大学神学院教授、汉学家。剑桥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者、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曾在杜伦大学任教,并在牛津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现为英国汉学协会理事、世界汉学大会常务理事。研究兴趣包括晚清小说、近代中国及东亚神学思想研究等,著有数十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
【编辑:张子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举报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英国汉学家司马懿:理解中国,从爱上中文开始
  作者 高楚颐 史元丰

  1877年,曾在中国做过传教士的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受聘于耶鲁大学,耶鲁从此开启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研究。通过设立东亚研究专业、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东亚图书馆等,耶鲁吸引了越来越多学子致力于了解这一东方文明古国。
  耶鲁大学神学院教授、世界汉学大会常务理事司马懿(Chloë Starr),一位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不仅在汉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对中国文化怀有深深的热爱。她的中文名字“司马懿”源于父亲的中国姓氏和其本名的谐音,而她的学术追求则源于家庭的影响和自己的兴趣。近期,司马懿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自己与中国文化结缘的故事,解读中文如何使不同文化相互靠近。




Play VideoPlay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2:53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2:53



Playback Rate1


  • Chapters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Descriptions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Subtitles

  • captions settings, opens captions settings dialog
  • captions off, selected

Captions

Audio Track
Fullscreen
This is a modal window.


Caption Settings Dialog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TextColorWhiteBlack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Background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TransparentWindow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TransparentSemi-TransparentOpaque
Font Size50%75%100%125%150%175%200%300%400%
Text Edge StyleNoneRaisedDepressedUniformDropshadow
Font FamilyProportional Sans-SerifMonospace Sans-SerifProportional SerifMonospace SerifCasualScriptSmall Caps

DefaultsDone





视频:【东西问·汉学家】英国汉学家司马懿:理解中国,请从爱上中文开始来源:中国新闻网

  从着迷中国文化开始了解中国
  “我的第一个学位选择了中国文学,进而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并专攻现代中国文学。”司马懿出生在英国,父母都有中文的研学经历,父亲司马麟(Don Starr)是英国杜伦大学的汉学教授,因此学习中文对司马懿来说是一个有传承的选择。
  早期父母的影响让司马懿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在研究中国的道路上,从中国文学到中国基督教神学,她将探索中国文化视作终生追求。
  “我喜欢中文,想更多地了解中国。”为此,她在学生时代花了大量时间学习中文,并坚持了多年,在去剑桥大学学习之前,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做过一年语言教师。“可以说,我在牛津大学从事中国晚清小说的研究也受益于此。”司马懿坦言。
  探秘中国小说与东西文学比较
  早年间,司马懿游历中国各地,并对中国哲学、晚清及近代小说有着深刻研究。她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带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司马懿感受到中文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性。
  在深入研究中国文学的过程中,司马懿特别关注了中国晚清小说。她认为晚清小说有许多内在创新,对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塑造方式。作者常常有新的构想,对传统叙述方式有新的突破,小说作者、角色、叙述者和读者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她常将这些文学思考带入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中,以探究作家与读者的关系。
  “在中国,小说书写形式种类繁多,体裁丰富,如在章回小说中,章节标题可以是诗歌文本,又如小说《青楼梦》中涵盖了戏剧表演、平仄音调的讨论及当地民歌等各种形式的注释。”这些特点让司马懿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小说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小说《青楼梦》

  晚清小说中,苏州及其承载的文学作品引起了司马懿的注意。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司马懿曾研究过六部狭邪小说,其中有一两部与苏州有着紧密联系。例如,小说《青楼梦》的主人公出生并生活在苏州。当时,歌伎文化与江南文学颇有渊源。苏州园林也与当时人们的文雅愿景联系在一起,如衣着打扮、文雅人士或烟花粉黛等方面都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司马懿指出,小说中也出现许多对苏州自然文化的思考。19世纪末,一些小说家将视角聚焦中国女性。这一时期,苏州作为重要的丝绸生产中心和商业中心,生产了大量服装。清代苏州刺绣等工艺流传至今仍被人们喜爱和沿用。人们将苏州视为美女和美好物质的中心。到20世纪初,苏州地区传统产品生产和商业开始衰落,在服装领域,许多新女性开始追求消费外国产品。因此,一些小说反映了当时以苏州为生活中心的传统文化下的中国女性与追求舶来品的新女性之间的关系,也反映出对苏州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与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当西方人想到中国时,我们会想到这些十分古典的中国艺术、音乐、服装、发饰……以及园林、生活和文化等种种方面,这些通常以苏州为中心。”司马懿谈及苏州时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观众观赏苏绣精品。王建康 摄

  在比较同时期东西方文学作品时,尽管中国小说的概念或以不同方式出现在西方认知中,但司马懿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例如,19世纪的欧洲文学中有大量关于工业化或底层社会题材的作品,而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相似的底层视角。这种相似性让司马懿意识到东西方文学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有着相似的元素和观察,尽管社会环境有所不同。
  司马懿也常读各类中国现代小说译本。如果有时间,她更愿意阅读中文原版。她认为,在翻译界,像妮基·哈曼等优秀的译者翻译过大量的中国文学。翻译对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有很大帮助。“如今中国现代小说译本成为世界大众读者喜爱的读物。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化等多种形式,了解中国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和文化。”
  以研究中国走近彼此文明
  去年,中国相继举办了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和2023世界中文大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从汉学家的视角出发,司马懿认为这些会议对于促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2月,2023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行,北京语言大学展台展示现场中文授课。韩海丹 摄

  “大家再次相聚,在中国交流,这十分重要且很有价值。”她指出,这是汉学家及研究中国的学者们线下见面,了解不同学术领域新情况的良好契机。从谈论“理解中国,互通共建”到“中文服务世界、开放引领未来”,这些广泛且重要的议题让各国学者、汉学家及汉学研究机构都对了解中国的各个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
  司马懿进一步指出,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对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数量增长迅速,人们对学习中文很感兴趣。“我们这些在海外教中文或学中文的人,希望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
  目前,司马懿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在她看来,世界需要汉学家这样了解彼此、会说中文、理解中国并能与西方对话的人,汉学研究和对中文的熟悉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汉学家帮助世界其他国家以一种与其本国高度关联的方式理解中国,进而认识中国。

2023年12月,世界中文大会“首届世界青年汉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李嘉娴 摄

  “从关心中国及其未来,关注中国民众、文学和文化出发,汉学家们投入了毕生精力研究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和真实中国充满兴趣,都希望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是让中国与世界相互倾听,让不同文化、文明彼此走近的机会。”司马懿说。(完)
  受访者简介:

司马懿(Chloë Starr) 卞正锋 摄

  司马懿(Chloë Starr),耶鲁大学神学院教授、汉学家。剑桥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者、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曾在杜伦大学任教,并在牛津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现为英国汉学协会理事、世界汉学大会常务理事。研究兴趣包括晚清小说、近代中国及东亚神学思想研究等,著有数十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
【编辑:张子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举报

热门推荐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4积分
15帖子
0精华
帖子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