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不逼孩子, 将来他会埋冤我吗?”这部9.6分俄罗斯动画给出了答案 ...

2024-2-12 13:44:08 · 动漫



在这个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时代,身边当父母的都在纠结:到底要不要逼孩子一把呢?如果不逼他一把,将来会不会留有遗憾?如果逼他一把,又会不会恨我们逼得太紧?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公众号:“芒来小姐”(ID:ydsakyml)。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去年夏天,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姚明作为毕业生代表,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的坚持甚至是固执,要求我在17岁踏入CBA职业赛场前做出承诺,一定要在运动员生涯结束后回到学校读完大学。 如果没有这个像封印一样的承诺,在校读书的几年中我不止一次想到过终止。而通过这一历程,我也更加相信学习的过程比结果还要重要。”




姚明的话让我想起有一位朋友曾经的感慨:“如果当年爸妈逼我学习,逼得更紧一点就好了。”
身边很多父母都在纠结:到底要不要逼孩子一把呢?如果不逼他一把,将来会不会留有遗憾?如果逼他一把,又会不会恨我们逼得太紧?
北师大心理系副教授王小华认为,人的动机有两种:自己决定大方向的自主动机,接受别人安排的受控动机。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是主动去卷,还是被逼着卷?
老话“不逼不成才”是对的,但怎么逼、如何逼才能成才,里面大有学问。
最近看了俄罗斯动画《金属家庭》,给了我不少启发——引导孩子主动投入到自己选择的赛道上,但又不只是“培养兴趣爱好”这么简单。



把自我动机进行细分,你会发现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一、
《金属家庭》是一部俄罗斯动画。
故事很温暖,讲述一家四口日常:爸爸格雷姆,妈妈维多利亚、大儿子迪依和小儿子海文。
爸爸格莱姆,学生时代是个非常苦闷的“学霸”。他出生名流,热爱音乐,但爸爸“望子成龙”的虎爸式教育,让学音乐成了格雷姆的噩梦。



他练习时犯了一点小错,爸爸会用戒尺,把他的手臂打得伤痕累累、鲜血直流。
为了缓解压力,格雷姆用捡来的垃圾偷偷制作城市模型,这是他的精神寄托。



考取著名音乐学院时,他认识了一位朋友,朋友对摇滚乐的热爱深深吸引了格雷姆,让他有了第二个精神寄托——摇滚乐。
在朋友的支持下,他逐渐摆脱了古典音乐的束缚,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赛道:组乐队玩摇滚。
然而,父亲不允许格雷姆追求摇滚乐,认为那是“下等人的垃圾”。发现儿子偷偷玩摇滚后,他把格雷姆心爱的城市模型丢进了垃圾桶。
父亲逼着格雷姆做出选择:是选择上流社会,还是选择垃圾?
对格雷姆而言,这等于是问他:是选择被动地卷,还是主动拥抱热爱?
他选择了后者,与父亲彻底决裂,直到父亲去世,两人都没有再见过面。



离开原生家庭后,格雷姆全情投入到摇滚乐上,逐渐有了名气,还被知名乐队邀请同台演出;
同时,他与心爱的女孩组建家庭,每天做饭、带娃、陪伴家人。
离开父亲逼他选的赛道后,他在自己的赛道上尽情释放生命力,完全活出了自己,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父亲去世前,不知是出于愧疚,还是想羞辱儿子,把曾经丢进垃圾桶的城市模型作为遗产还给格雷姆。
格雷姆把模型丢进垃圾桶,在脑海中彻底否定父亲给他安排的人生:“我不是你,我选择了家庭”。



二、
孩子出生后,格雷姆努力做一名宽容开明的慈父,支持孩子寻找自己的热爱。



小儿子海文因为打扮特立独行,被老师剃秃头,回家告诉格雷姆后,格雷姆带上粉色亮片“炸弹”去学校,给欺负海文的老师一点颜色看看;
而大儿子迪依因为偷偷携带老鼠上学,被老师发现并请家长后,格雷姆了解到儿子确实做错了,也会非常诚恳地向老师认错。
回到家后,格雷姆告诉迪依:“你已经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只是你要知道,咱们家不允许养任何动物。”
格雷姆会尊重孩子的主动选择,默默为他们护航;同时树立底线和规则,让孩子考虑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在他的教育下,两个儿子都找到了自己的“赛道”——迪依没有音乐细胞,但头脑卓越,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海文头脑比较笨,但有音乐天赋,玩得一手好吉他。



同时,他们非常有主动性,当自我发展遇到阻碍时,知道该怎么适应、调整。
迪依曾经想要学会弹吉他,他让格雷姆教他,格雷姆说:“你要知道,你是没有音乐天赋的。”
迪依说:“我知道,我只是想要学会弹一两首歌而已,没想到会这么难。”
格雷姆担心自己的话伤到迪依,道歉说:“很抱歉,别生我的气。”
迪依说:“我没有在生你的气,我是在生我自己的气。”



迪依知道追求音乐对自己来说并不合适,他对自己是这样一个人感到懊恼,但也很快接受了事实。
“为什么要在不适合自己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精力呢?我就做我擅长的事情就好了。”
海文知道自己不擅长读书,但并不讨厌读书,会积极参加学校考试、主动去同学家做作业。
一个具备主动性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很投入。
从格雷姆到两个儿子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尊重孩子自己选择的赛道,可以让孩子的人生方向从“被动地卷”发展成“主动地卷”。
而格雷姆之所以能有这种转变,除了宽容开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自主动机。
三、
这是个内卷的时代,卷成绩,卷才艺,卷身高,卷资产……
内卷的根源在哪里?北师大心理学部副教授王小华认为是:成功标准单一。
比如考第一名,进好大学,年入百万……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赛道上过度竞争,导致所有人被迫付出超常努力。
但努力并不能带来额外收获,如同那句话“拼命奔跑,只是为了留在原地”。
被动地卷会累,躺了又愧疚,只能躺一下、被动地卷一下,周而复始机械重复。于是有了“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
王小华认为,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是“关注自我动机”,自主动机对人的整个发展是有好处的,能提高效率和产出。
就像迪依只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空闲时间,他也会听音乐、玩手机、追女孩,可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而受控动机从长期来讲,一定会对人产生很大的消耗、枯竭。
比如,格雷姆被父亲逼着学古典音乐,本来很喜欢音乐,后来恨透了音乐,离开父亲后再也没有碰过古典乐。
现实中,很多人的痛苦在于“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根源也是没有自主动机。
一个有自主动机的孩子,能在自己选择的赛道上“主动地卷”,一边卷一边发展自己、始终有用不完的劲儿。
而一个孩子能“主动地卷”,首先是想清楚了:我为什么要卷?
就像王小华说的——

升职加薪只是结果,整个过程我们更要想清楚: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价值是什么?我想要为团队、社会和外界做些什么?

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引导孩子询问主动性比较强的年长者,问一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听一听他们的人生经历,吸取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答案。

要是身边没有合适的人,也可以吸收一些系统课程和专业书籍。
这一点最好由父母来做,因为父母只有站在更高的思维层面上回应孩子,才能把孩子拉到更高的思维层面,不然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只能一直在较低层面徘徊。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这本书写道:父母不要冒然干涉、控制孩子,而是等孩子有所需求时,关注自己给出了怎样的反馈。



比如,允许孩子大量试错,尝试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当孩子开始思考到底哪个是自己最该发展的方向时,再告诉孩子:
“你可以看看自己做哪个最投入,最愿意下苦功去学习,你的性格做哪个比较顺利,能得到比较多的支持,这些都考虑清楚,再判断自己适合什么。”
引导孩子进行多元思考,帮孩子塑造了成长习惯,也培养了主动性。
如果父母观察发现,孩子做什么都不感兴趣,一定不是孩子真的没有兴趣,而是因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感觉不到快乐。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有一个观点:孩子一做事就烦、感觉不到快乐,常常是因为目标没有设定好、没有沟通好或者没有跟进。



所以父母跟孩子沟通发展方向时,要注意三个要点:
第一,让孩子感觉目标是“我选的”。而不是硬塞一个目标给孩子,然后告诉他“这是你自己选的”;
第二,鼓励孩子跟父母沟通完成目标的方式。哪怕要反驳、否定父母,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主见;
第三,协助孩子,把目标的难易度调整到努把力就能完成。而不是很费力才能完成,这样孩子才有胜任感、满足感。
父母不断自我成长、克服焦虑情绪,把自己的思维层面往上提,孩子才能跟着成长起来,进而想清楚“我为什么要卷”。
内心有答案的孩子,无论是躺还是卷,最起码不会感到苦闷,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自己选的。
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选择,但自己当下选择的事,一定是出于真的热爱才会去做,这样的孩子不太容易被干扰和诱惑。
而拥有这种心态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自己,主动性让他变得独特,同时依然可以投入做好其他该做的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的一切,都不是通过“卷”获得的,而是通过主动拥抱热爱获得的,这样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威廉·戴蒙说过:只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创造力和深度的满足感。
如何给予孩子个体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建起立自己独立的思维判断体系,具备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妥善处理好成长中的喜怒哀乐,获得幸福感,找到价值感,是比无数个“第一名”还重要的事情。
今年,蓝橡树专门为万千学子打造的这本「少年日历」,选取了12个少年成长路上困惑的话题,以名言金句的方式回答萦绕在少年心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渴望成为怎样的人?人生意义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用每日一个启发,每月一个主题,引导少年去思考,关注自身,治愈自我,一起探寻人生的答案。



8-16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少年需要有一双手抚平他们内心的困惑,牵引着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而这本日历正是渴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领路人,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凝练的语句,点醒困惑中的青少年,让少年在未来的365天里,日日有所思,成长有所悟。
蓝橡树少年日历2024
探索自身,理解世界
陪少年遇见更好的自己!
点击图片,可进入下单页
12个成长主题
365天,每天一个新启发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认识生命,悦纳自我,是每个孩子人生必不可缺的一课。
2024年第一个月的主题,就是从自我认识出发,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追问,是奠定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决定了他将会成为怎样的人。
但这种自我认知,绝不可能由别人告诉他,只能通过自我的反省、试探中渐渐清晰。父母只能引导,却无法塑造。
少年都不爱听大道理,但是少年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支持。
成长,本质上是一场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当成熟的你打败了幼稚的你,勤奋的你打败了偷懒的你,平和包容的你打败了冲动抗拒的你。
最好的你,就在来的路上。



每日金句伴成长
暖心、治愈、励志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暴躁而不可理喻。“无法理解,无话可说”让许多父母满是无奈和心酸。但相爱相杀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没有找到沟通的钥匙,所以打不开少年的心门。
说一万句“失败乃成功之母”,并不能扶起那个摔倒的孩子。
11月17日的内容,给“当代脆皮少年”一剂强心针——


别人把你打倒了不要紧,总有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但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不然就真的彻底倒了翻不了身了。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没事,没关系,”这些话安慰不了孩子,因为这个阶段,同学交往、比赛失利、考试考砸、错过机会……芝麻绿豆的小事,对心智尚嫩的他们来说,都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当内心柔弱的一面被接纳了,他们才能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自我认可那句“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
好的教育,从不说教,我们走心。



比起一味给孩子灌鸡汤,打鸡血,不如给那个脆弱的孩子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拥抱。
抚平疲惫,卸下重负,才能轻装上阵,所向披靡。
在任何艰难时刻,成长低谷中,我们希望,放置在桌头的这本少年日历,不仅仅是孩子每日疲惫生活的避难所,更是开启新一天的动力解药。
人金句 思想瑰宝
写作何愁没有生华?
4年前做教育日历,也送了一些给朋友,有几位写稿同行跟我开玩笑说,经常要写文章,想不出开头和结尾,就会去翻翻我们的日历,找找灵感。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功能——原来我们的名言金句,还可以成为文章素材!
在做少年日历时,我们特意将这个功能考虑进去了。其实,现在初高中生写作文,主题也与家庭、友谊、成长这些人生问题相关。
3月的主题是「家庭与亲情」,是中学生必写文章。3月1日的内容是——

很多人说生活没那么简单,可是生活本来就是一餐一饭,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守着亲人留下的宅院,缝缝补补,在四季风物的更替里缓缓前行的。——《高老头》,巴尔扎克




既有名人名言,也标清名著出处,不仅可以作为参考书目来使用,还是日常作文积累的素材,一举多得。

在日常生活的不经意间,随手翻开一页日历,纸浅情深,娓娓道来的有成长感悟、有情感表达、有人生哲理,铭记于心。
来日撰文写稿,落笔生花,斐然成章,文采和见识在这些金句日积月累的洗礼中,也不自觉才藻富赡。



今年,按照传统,我们依然推出了父母专属的「教育日历」。撷取了全球教育领域,最新研究、先进理念,帮助父母解决孩子教育中的痛点。
12个主题,每日一个知识点,每天带给父母一个新的触动。
教育的哲思|沟通与接纳|积极心理学|健康与运动|
幸福的家庭|培养好习惯|高效学习法|自驱力养成|
男女大不同|青春期养育|择校与留学|未来软实力
内容覆盖:自驱力养成、原生家庭理论、脑科学养育、高效学习方法等。
内页设计与少年日历类似,搭配使用,不失为一种亲子交流的手段。父母和孩子一起记录下当天的待办事宜,当日的心情感悟,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感情,加深互相的理解。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4
蓝橡树少年日历2024
学点教育科学,做懂教育的父母
思考人生问题,做有思想的少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单页
“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相宜”。打开眼界、拓展思维、抒发情绪,思考、记录、规划,各有价值。
来吧,迎接2024年,送自己,也送孩子一份时间的礼物。在崭新而充满意义的新一年,一起做一个「记录时间的人」



来源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PC440DG0536MHG4.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举报

呸呸呸!
2024-2-12 13:14:13
呸呸呸!
2024-2-12 13:44:08



在这个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时代,身边当父母的都在纠结:到底要不要逼孩子一把呢?如果不逼他一把,将来会不会留有遗憾?如果逼他一把,又会不会恨我们逼得太紧?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公众号:“芒来小姐”(ID:ydsakyml)。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去年夏天,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姚明作为毕业生代表,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的坚持甚至是固执,要求我在17岁踏入CBA职业赛场前做出承诺,一定要在运动员生涯结束后回到学校读完大学。 如果没有这个像封印一样的承诺,在校读书的几年中我不止一次想到过终止。而通过这一历程,我也更加相信学习的过程比结果还要重要。”




姚明的话让我想起有一位朋友曾经的感慨:“如果当年爸妈逼我学习,逼得更紧一点就好了。”
身边很多父母都在纠结:到底要不要逼孩子一把呢?如果不逼他一把,将来会不会留有遗憾?如果逼他一把,又会不会恨我们逼得太紧?
北师大心理系副教授王小华认为,人的动机有两种:自己决定大方向的自主动机,接受别人安排的受控动机。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是主动去卷,还是被逼着卷?
老话“不逼不成才”是对的,但怎么逼、如何逼才能成才,里面大有学问。
最近看了俄罗斯动画《金属家庭》,给了我不少启发——引导孩子主动投入到自己选择的赛道上,但又不只是“培养兴趣爱好”这么简单。



把自我动机进行细分,你会发现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一、
《金属家庭》是一部俄罗斯动画。
故事很温暖,讲述一家四口日常:爸爸格雷姆,妈妈维多利亚、大儿子迪依和小儿子海文。
爸爸格莱姆,学生时代是个非常苦闷的“学霸”。他出生名流,热爱音乐,但爸爸“望子成龙”的虎爸式教育,让学音乐成了格雷姆的噩梦。



他练习时犯了一点小错,爸爸会用戒尺,把他的手臂打得伤痕累累、鲜血直流。
为了缓解压力,格雷姆用捡来的垃圾偷偷制作城市模型,这是他的精神寄托。



考取著名音乐学院时,他认识了一位朋友,朋友对摇滚乐的热爱深深吸引了格雷姆,让他有了第二个精神寄托——摇滚乐。
在朋友的支持下,他逐渐摆脱了古典音乐的束缚,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赛道:组乐队玩摇滚。
然而,父亲不允许格雷姆追求摇滚乐,认为那是“下等人的垃圾”。发现儿子偷偷玩摇滚后,他把格雷姆心爱的城市模型丢进了垃圾桶。
父亲逼着格雷姆做出选择:是选择上流社会,还是选择垃圾?
对格雷姆而言,这等于是问他:是选择被动地卷,还是主动拥抱热爱?
他选择了后者,与父亲彻底决裂,直到父亲去世,两人都没有再见过面。



离开原生家庭后,格雷姆全情投入到摇滚乐上,逐渐有了名气,还被知名乐队邀请同台演出;
同时,他与心爱的女孩组建家庭,每天做饭、带娃、陪伴家人。
离开父亲逼他选的赛道后,他在自己的赛道上尽情释放生命力,完全活出了自己,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父亲去世前,不知是出于愧疚,还是想羞辱儿子,把曾经丢进垃圾桶的城市模型作为遗产还给格雷姆。
格雷姆把模型丢进垃圾桶,在脑海中彻底否定父亲给他安排的人生:“我不是你,我选择了家庭”。



二、
孩子出生后,格雷姆努力做一名宽容开明的慈父,支持孩子寻找自己的热爱。



小儿子海文因为打扮特立独行,被老师剃秃头,回家告诉格雷姆后,格雷姆带上粉色亮片“炸弹”去学校,给欺负海文的老师一点颜色看看;
而大儿子迪依因为偷偷携带老鼠上学,被老师发现并请家长后,格雷姆了解到儿子确实做错了,也会非常诚恳地向老师认错。
回到家后,格雷姆告诉迪依:“你已经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只是你要知道,咱们家不允许养任何动物。”
格雷姆会尊重孩子的主动选择,默默为他们护航;同时树立底线和规则,让孩子考虑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在他的教育下,两个儿子都找到了自己的“赛道”——迪依没有音乐细胞,但头脑卓越,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海文头脑比较笨,但有音乐天赋,玩得一手好吉他。



同时,他们非常有主动性,当自我发展遇到阻碍时,知道该怎么适应、调整。
迪依曾经想要学会弹吉他,他让格雷姆教他,格雷姆说:“你要知道,你是没有音乐天赋的。”
迪依说:“我知道,我只是想要学会弹一两首歌而已,没想到会这么难。”
格雷姆担心自己的话伤到迪依,道歉说:“很抱歉,别生我的气。”
迪依说:“我没有在生你的气,我是在生我自己的气。”



迪依知道追求音乐对自己来说并不合适,他对自己是这样一个人感到懊恼,但也很快接受了事实。
“为什么要在不适合自己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精力呢?我就做我擅长的事情就好了。”
海文知道自己不擅长读书,但并不讨厌读书,会积极参加学校考试、主动去同学家做作业。
一个具备主动性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很投入。
从格雷姆到两个儿子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尊重孩子自己选择的赛道,可以让孩子的人生方向从“被动地卷”发展成“主动地卷”。
而格雷姆之所以能有这种转变,除了宽容开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自主动机。
三、
这是个内卷的时代,卷成绩,卷才艺,卷身高,卷资产……
内卷的根源在哪里?北师大心理学部副教授王小华认为是:成功标准单一。
比如考第一名,进好大学,年入百万……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赛道上过度竞争,导致所有人被迫付出超常努力。
但努力并不能带来额外收获,如同那句话“拼命奔跑,只是为了留在原地”。
被动地卷会累,躺了又愧疚,只能躺一下、被动地卷一下,周而复始机械重复。于是有了“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
王小华认为,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是“关注自我动机”,自主动机对人的整个发展是有好处的,能提高效率和产出。
就像迪依只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空闲时间,他也会听音乐、玩手机、追女孩,可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而受控动机从长期来讲,一定会对人产生很大的消耗、枯竭。
比如,格雷姆被父亲逼着学古典音乐,本来很喜欢音乐,后来恨透了音乐,离开父亲后再也没有碰过古典乐。
现实中,很多人的痛苦在于“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根源也是没有自主动机。
一个有自主动机的孩子,能在自己选择的赛道上“主动地卷”,一边卷一边发展自己、始终有用不完的劲儿。
而一个孩子能“主动地卷”,首先是想清楚了:我为什么要卷?
就像王小华说的——

升职加薪只是结果,整个过程我们更要想清楚: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价值是什么?我想要为团队、社会和外界做些什么?

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引导孩子询问主动性比较强的年长者,问一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听一听他们的人生经历,吸取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答案。

要是身边没有合适的人,也可以吸收一些系统课程和专业书籍。
这一点最好由父母来做,因为父母只有站在更高的思维层面上回应孩子,才能把孩子拉到更高的思维层面,不然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只能一直在较低层面徘徊。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这本书写道:父母不要冒然干涉、控制孩子,而是等孩子有所需求时,关注自己给出了怎样的反馈。



比如,允许孩子大量试错,尝试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当孩子开始思考到底哪个是自己最该发展的方向时,再告诉孩子:
“你可以看看自己做哪个最投入,最愿意下苦功去学习,你的性格做哪个比较顺利,能得到比较多的支持,这些都考虑清楚,再判断自己适合什么。”
引导孩子进行多元思考,帮孩子塑造了成长习惯,也培养了主动性。
如果父母观察发现,孩子做什么都不感兴趣,一定不是孩子真的没有兴趣,而是因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感觉不到快乐。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有一个观点:孩子一做事就烦、感觉不到快乐,常常是因为目标没有设定好、没有沟通好或者没有跟进。



所以父母跟孩子沟通发展方向时,要注意三个要点:
第一,让孩子感觉目标是“我选的”。而不是硬塞一个目标给孩子,然后告诉他“这是你自己选的”;
第二,鼓励孩子跟父母沟通完成目标的方式。哪怕要反驳、否定父母,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主见;
第三,协助孩子,把目标的难易度调整到努把力就能完成。而不是很费力才能完成,这样孩子才有胜任感、满足感。
父母不断自我成长、克服焦虑情绪,把自己的思维层面往上提,孩子才能跟着成长起来,进而想清楚“我为什么要卷”。
内心有答案的孩子,无论是躺还是卷,最起码不会感到苦闷,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自己选的。
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选择,但自己当下选择的事,一定是出于真的热爱才会去做,这样的孩子不太容易被干扰和诱惑。
而拥有这种心态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自己,主动性让他变得独特,同时依然可以投入做好其他该做的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的一切,都不是通过“卷”获得的,而是通过主动拥抱热爱获得的,这样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威廉·戴蒙说过:只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创造力和深度的满足感。
如何给予孩子个体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建起立自己独立的思维判断体系,具备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妥善处理好成长中的喜怒哀乐,获得幸福感,找到价值感,是比无数个“第一名”还重要的事情。
今年,蓝橡树专门为万千学子打造的这本「少年日历」,选取了12个少年成长路上困惑的话题,以名言金句的方式回答萦绕在少年心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渴望成为怎样的人?人生意义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用每日一个启发,每月一个主题,引导少年去思考,关注自身,治愈自我,一起探寻人生的答案。



8-16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少年需要有一双手抚平他们内心的困惑,牵引着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而这本日历正是渴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领路人,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凝练的语句,点醒困惑中的青少年,让少年在未来的365天里,日日有所思,成长有所悟。
蓝橡树少年日历2024
探索自身,理解世界
陪少年遇见更好的自己!
点击图片,可进入下单页
12个成长主题
365天,每天一个新启发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认识生命,悦纳自我,是每个孩子人生必不可缺的一课。
2024年第一个月的主题,就是从自我认识出发,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追问,是奠定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决定了他将会成为怎样的人。
但这种自我认知,绝不可能由别人告诉他,只能通过自我的反省、试探中渐渐清晰。父母只能引导,却无法塑造。
少年都不爱听大道理,但是少年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支持。
成长,本质上是一场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当成熟的你打败了幼稚的你,勤奋的你打败了偷懒的你,平和包容的你打败了冲动抗拒的你。
最好的你,就在来的路上。



每日金句伴成长
暖心、治愈、励志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暴躁而不可理喻。“无法理解,无话可说”让许多父母满是无奈和心酸。但相爱相杀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没有找到沟通的钥匙,所以打不开少年的心门。
说一万句“失败乃成功之母”,并不能扶起那个摔倒的孩子。
11月17日的内容,给“当代脆皮少年”一剂强心针——


别人把你打倒了不要紧,总有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但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不然就真的彻底倒了翻不了身了。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没事,没关系,”这些话安慰不了孩子,因为这个阶段,同学交往、比赛失利、考试考砸、错过机会……芝麻绿豆的小事,对心智尚嫩的他们来说,都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当内心柔弱的一面被接纳了,他们才能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自我认可那句“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
好的教育,从不说教,我们走心。



比起一味给孩子灌鸡汤,打鸡血,不如给那个脆弱的孩子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拥抱。
抚平疲惫,卸下重负,才能轻装上阵,所向披靡。
在任何艰难时刻,成长低谷中,我们希望,放置在桌头的这本少年日历,不仅仅是孩子每日疲惫生活的避难所,更是开启新一天的动力解药。
人金句 思想瑰宝
写作何愁没有生华?
4年前做教育日历,也送了一些给朋友,有几位写稿同行跟我开玩笑说,经常要写文章,想不出开头和结尾,就会去翻翻我们的日历,找找灵感。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功能——原来我们的名言金句,还可以成为文章素材!
在做少年日历时,我们特意将这个功能考虑进去了。其实,现在初高中生写作文,主题也与家庭、友谊、成长这些人生问题相关。
3月的主题是「家庭与亲情」,是中学生必写文章。3月1日的内容是——

很多人说生活没那么简单,可是生活本来就是一餐一饭,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守着亲人留下的宅院,缝缝补补,在四季风物的更替里缓缓前行的。——《高老头》,巴尔扎克




既有名人名言,也标清名著出处,不仅可以作为参考书目来使用,还是日常作文积累的素材,一举多得。

在日常生活的不经意间,随手翻开一页日历,纸浅情深,娓娓道来的有成长感悟、有情感表达、有人生哲理,铭记于心。
来日撰文写稿,落笔生花,斐然成章,文采和见识在这些金句日积月累的洗礼中,也不自觉才藻富赡。



今年,按照传统,我们依然推出了父母专属的「教育日历」。撷取了全球教育领域,最新研究、先进理念,帮助父母解决孩子教育中的痛点。
12个主题,每日一个知识点,每天带给父母一个新的触动。
教育的哲思|沟通与接纳|积极心理学|健康与运动|
幸福的家庭|培养好习惯|高效学习法|自驱力养成|
男女大不同|青春期养育|择校与留学|未来软实力
内容覆盖:自驱力养成、原生家庭理论、脑科学养育、高效学习方法等。
内页设计与少年日历类似,搭配使用,不失为一种亲子交流的手段。父母和孩子一起记录下当天的待办事宜,当日的心情感悟,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感情,加深互相的理解。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4
蓝橡树少年日历2024
学点教育科学,做懂教育的父母
思考人生问题,做有思想的少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单页
“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相宜”。打开眼界、拓展思维、抒发情绪,思考、记录、规划,各有价值。
来吧,迎接2024年,送自己,也送孩子一份时间的礼物。在崭新而充满意义的新一年,一起做一个「记录时间的人」



来源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PC440DG0536MHG4.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举报

呸呸呸!
2024-2-12 13:14:13
呸呸呸!
2024-2-12 13:44:08
热门推荐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3积分
9帖子
0精华
帖子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微信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2
0
返回顶部